因为没有被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录取;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
本报讯(记者 陈进容 见习记者 朱俊博)“如果我儿子跟我的侄子一样,因为没能读到自己想要的专业而自暴自弃,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读者林女士向本报表达了担忧:其实每年高考过后,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要比我们想像的更多,可谁来开导他们呢?
林女士说,她的儿子今年被上海一所高校录取了,但不是自己喜欢的临床医学专业,该专业录取分数很高。为了能上这所知名大学,儿子接受调剂,到医学影像专业去了。她说,虽然亲戚朋友都在恭喜儿子,但她看得出儿子并不高兴。她说,侄子3年前也是考取了上海一所高校,但没有被自己喜欢的土木工程专业录取,而是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信息工程管理专业。后来,侄子无心念书,参加很多社会活动,考试也被挂科好几门。在大二重读一年后,因为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了。
无独有偶,厦门某中学的王同学说,他今年考完后感觉良好,但是一听到令人失望的分数后,泪水马上夺眶而出。回想起这几年,除了睡觉就是学习,连娱乐的时间都没有,却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他觉得很对不起老师和父母亲戚。与考前那个开朗活泼的人相比,现在他整天精神恍惚。“一想到在家面对失望的父母,在外面对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好朋友,我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也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仙岳医院心理科主任陈进东说,每年暑假都是心理咨询的特殊时期,很多高考考生会前来求助。以往是落榜生比较多,而现在是那些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或没有被心仪学校录取的学生比较多。造成他们心理失衡的原因,就是考生中常见的3种心理:敏感、好胜、自控力差。
“尤其是一些自控力差的同学,高考失利或者录取不顺后,极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造成心理失衡,这些都是家长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他说。
陈进东说,不能让孩子悻悻地上学去,最关键就是考生要懂得自我调节。高考只不过是一次考试而已,考生要正确认识到,高考其实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次小小挑战,破除“高考决定人生命运”的错误想法。
那些对录取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的考生,家长则要以鼓励的态度告诉他们:高考已经证明你的实力是可以的,只是因为录取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无论是落榜考生,还是录取不顺的考生,暑假期间都应该尽快调整心态,适当转移注意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外出旅游,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